降挖基礎二次施工縫湧水封堵
混凝土基礎不連續面止水技術
—
1.工程背景
某小型水力發電廠計畫於中間水道增設發電機組,必須將原有結構底部降挖至可安裝發電設備高程。施工過程雖然已經採用擋水及降水措施,但因基地內地下水位較高,導致澆置混凝土PC層時,二次施工縫及局部PC層發生骨材析離,產生持續性湧水現象,影響後續工作進行。施工單位為維護施工品質,特委託專業廠商擬定湧水封堵方案,並於審核後交付執行。
—
2.解決方案
本工程因為湧水量大、目視嚴重出水點8處以上,封堵時必須搭配導水降壓、逐層封堵及對於地層進行適度擠壓灌漿方式等方法,方能有效封堵高流量地下水持續湧出。解決方案制定時執行原則如下:
(1)採用埋管導水方式降低湧水壓力
(2)導水/迴漿孔安裝止水閥門,以便迴漿後蓄壓及避免漿材沖出
(3)使用低膨脹雙液非溶劑型聚氨酯樹脂漿材進行透水路徑封堵、混凝土裂縫黏結及適度擠壓迎水面地層
(4)使用速凝、緩凝型樹脂漿材搭配,使漿液能夠快速填充孔隙並盡量大範圍填充縫隙及擠壓地層軟弱帶。
—
3.施工設計
本次湧水封堵目的為降低地下水湧入施工面至可以繼續施工條件,同時填充黏結因地下水析離之混凝土孔隙,並適度擠壓、填充迎水面地層,加固地層強度。為配合工程特性及需求,進行施工設計如下:
(1)直孔埋入導水/迴漿管,並加裝蓄壓閥門
(2)採用斜孔分階灌注方式,鑽孔深度0.6m~1.0m,可視現地狀況調整
(3)為避免後續施工及劣質混凝土敲除造成固化後漿材受損,使用具有抗彎強度之2倍膨脹率(Tipor-02)聚氨酯樹脂做為主要灌注材料
(4)漿材固化時間控制不大於120sec
(5) 使用劈距法(Split Method)施灌,以達到最佳灌漿圍束效果
(6)使用氣動式中流量灌漿泵施灌,達到迅速、大範圍漿液擴散效果。
—
4.施工過程
因為二次施工縫湧水量大,灌漿孔採距離出水點0.4m間距1.2m斜孔鑽設設置,每處出水點鑽設4個灌漿孔。灌注速率約5~10L/min,灌注壓力不大於1500kPa,樹脂漿材固化時間約90sec±30sec,以達到充分填充孔洞,但不會造成混凝土損傷為目標。施工過程,主要湧水點順利封堵,但因為混凝土裂縫及骨材析離位置分布不一,因而衍生出不同規模及位置漏水點,需另行鑽孔灌漿及運用止漏防滲技術進行封堵。
—
5.執行成果
施工時因為主要湧水點封堵後,地下水經由其他混凝土弱面滲出,所幸經過前期大規模出水點有效封堵後,滲入工作面的水量已大幅度減少。經過專業廠商採用適當止漏方式逐處灌注後,各滲水點陸續被封堵完成。經施工單位審慎查核後,現場達到適合後續施工及設備安裝條件,圓滿達成降挖基礎二次施工縫湧水封堵工作。
—
降挖基礎二次施工縫湧水封堵
將下載檔案寄至:
版權所有© 2025駿馳工程股份有限公司,本刊圖文未經許可不得翻印、公開傳播